濱城時報2024年8月30日(第01版)報道:
■ 近三年,濱海新區累計落地北京來源重大項目179個、投資額2095億元,累計引進北京資源在新區新設機構958家、注冊資金2857.5億元
■ 十年來,濱海新區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成效顯著,匯聚市級以上創新平臺575家,其中包括全國重點實驗室4家、國家級創新中心3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8家
■ 十年來,濱海新區先后獲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國文明城區、國家衛生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國家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城市等100多塊“金字招牌”
改革奮進,勇譜新篇。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領導全黨全國人民開啟了氣勢如虹、波瀾壯闊的全面深化改革進程,推動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開創了改革開放新局面。十年來,濱海新區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區,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以敢啃硬骨頭、敢涉險灘的精神,統籌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各領域改革取得顯著成果,為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濱城”樣板提供了強勁動力和制度保障。
奮發有為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
近日,今年國內首批馬來西亞進口菠蘿蜜抵達天津口岸。東疆居民及游客在第一時間品嘗到了這份來自東南亞的“甜蜜”,同時,這批菠蘿蜜也被迅速運往京津冀地區,讓京津冀百姓更快“嘗鮮”。這是濱海新區利用東疆區位優勢打造京津冀地區“城市大冰箱”的縮影。
多年來,濱海新區積極落實重大國家戰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邁上新臺階。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實施“五個統一”改革,全面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示范區,注冊企業超5000家,累計為1000余家北京科技企業提供科技創新和應用場景支持。其中,北塘灣數字經濟產業園推出全市首個成規模新型產業用地(M0)項目,完成16宗工業“標準地”出讓,吸引北京理工大學等創新平臺集聚落地。
近三年,濱海新區累計落地北京來源重大項目179個、投資額2095億元,累計引進北京資源在新區新設機構958家、注冊資金2857.5億元。其中,聯想集團創新產業園(天津)全面落成,這是聯想集團功能最齊全、智能制造水平最高的“燈塔工廠”。
濱海新區還推動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積極參與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天津中心建設,并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北京朝陽區、北京懷柔科學城等簽訂合作協議,把北京科技創新優勢與新區先進制造研發優勢緊密結合起來,僅2023年便吸納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106.5億元;深度融入京津冀“六鏈五群”產業體系,合力建設京津冀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擁有網絡安全和工業互聯網產業鏈鏈上企業79家,占全市的61%;區域一體化同城化步伐持續加快,大力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京津城際實現“公交化”運營,拉近了“濱城”與天津中心城區、北京的“時間距離”;京津冀三地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達1108項,“京津冀+雄安”線上自助辦的政務服務事項達231項,實現“濱雄通辦”的政務服務事項達727項,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同事同標”事項達203項。
深化改革
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
在天津鯤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由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小芯片正在為行業帶來大改變,已逐步在行業中打響知名度;打開一方精致的金屬盒,用于白血病治療的CAR-T藥物樣劑映入眼簾,這是合源生物的拳頭產品;作為中國石化催化劑有限公司天津新材料生產基地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公司200噸/年球形聚丙烯催化劑及500噸/年載體裝置工程首個鋼結構模塊于近日完成吊裝;8月8日,天津大冢飲料有限公司寶礦力水特無菌生產線項目在天津經開區奠基,該生產線的落地為區域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注入全新的動能與活力……
這些,都是濱海新區制造業發展的生動圖景。
在天津“制造業立市”的發展主線指引下,濱海新區作為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研發基地,承擔著為天津乃至華北地區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職責。建成“8+8+8”現代化產業體系,規上工業總產值達1.13萬億元,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達52.4%,未來產業形成4個集聚區;明確“4—2—1”產業空間布局,即每個開發區主導產業不超過4個、片區主導產業不超過2個、細分主題園區細分主導產業不超過1個,并構建了“主導產業+主題園區”特色發展模式;構建“鏈長+鏈主”發展模式,信創、綠色石化、汽車等12條重點產業鏈產值9540億元;實施優質企業鍛造工程,15家企業入選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名單;探索新型工業化道路,獲評電子信息、汽車等9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近年來,濱海新區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優化完善。
8月21日,“濱科融”——“科融濱海 創贏未來”平臺啟動,開啟了濱海新區科技創新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的新篇章,將為科技企業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發展機遇和政策指導。這是濱海新區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的舉措之一。
為了加快發現和精準支持一批研發能力強、成長潛力大、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中小企業,引導創新資源進一步向科技企業匯聚,濱海新區還持續推廣實施“企業創新積分制”,引導金融機構以“創新積分”為模型創新金融產品,破解科技企業融資難題,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已累計為300余家科技企業通過“創新積分貸”授信近20億元,發放貸款超16億元。
十年來,濱海新區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成效顯著,匯聚市級以上創新平臺575家,其中包括全國重點實驗室4家、國家級創新中心3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8家,促成多家企業成功“揭榜”國家和天津市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累計獲得國家科技獎50項。
濱海新區還深入推進土地、能源、數據、金融等要素市場化改革,如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風電光伏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3.65GW,累計完成綠電交易28.05億度;高質量運營北方大數據交易中心,出臺全國首個自貿試驗區企業數據分類分級標準規范和數據出境管理負面清單等。
濱海新區堅持和落實落細“兩個毫不動搖”,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和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深化民營經濟改革,實施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春筍行動”,設立每年10億元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民營企業總數超過18萬家,2023年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5.3%。
勇擔重任
塑造開放新優勢
8月24日,裝載200多箱出口鋼材和家具的“康琦嘉鴻”輪從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鳴笛啟航,標志著天津港正式開通至東南亞地區新航線,為我國北方地區提供了又一條直航東南亞地區的海運物流新通道。
多年來,濱海新區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持續優化。一方面,新區著力塑造通道型、平臺型、海洋型、制度型、都市型開放新優勢。2023年,天津港集裝箱吞吐量達2219萬標準箱、位居世界第八,濱海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847萬人次;五大開發區經濟總量占全市比重為33.2%;海洋經濟增加值約4000億元,單位岸線增加值居全國第二;天津自貿試驗區累計實施615項制度創新舉措,42項經驗案例在全國復制推廣。另一方面,濱海新區不斷深化外貿外資外經體制改革。2023年,濱海新區外貿進出口額約6000億元、位居國家級新區第二;234個世界500強企業在新區投資項目2077個;累計設立境外企業機構597家、境外投資額達533億美元。
多年來,濱海新區港產城融合發展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在優化港口服務體系方面,天津港在內陸設立120余個服務中心,優化“津港通”等港口智慧物流平臺,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綠色樞紐港口;在深化港產融合發展體制方面,新區大力發展適港制造業、港口貿易、港口服務業,適港產業產值達5520億元;在完善港城融合發展機制方面,新區推動港口與城市規劃有效銜接,為港口發展留白、留綠、留璞,構建前港、中產、后城總體布局。
真抓實干
提高人民幸福指數
人民的獲得感,折射改革的含金量。改革發展搞得成不成功,最終的評判標準就是看為老百姓辦成了多少事,解決了多少實際問題,群眾到底認不認可、滿不滿意。
“不到一天時間,三個許可證就全部辦妥了!‘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讓我真正體驗到了效率與便捷!”新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胡碧童激動地表示。2024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指導意見》。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區,濱海新區今年已推出138個“高效辦成一件事”主題場景,基本覆蓋企業和個人的高頻事項,包括企業開辦、準營、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也涉及新生兒出生、靈活就業、異地醫保備案等。截至目前,“一件事”已累計辦理超過1000件。
人民心聲是改革所向。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為解決行動不便老人等特殊人群的醫保服務問題,新區創新拓展了醫保結算方式的應用場景,率先使用手持式醫保綜合服務終端,實現醫保結算再升級。“現在醫保支付真的方便多了,不出家門就可以看病拿藥。”家住塘沽街道富貴嘉園小區的黃大爺說,“我腿腳不方便,現在再也不用擔心出門看病難了,還能通過手機隨時了解自己的醫保情況,真是太好了。”
進入新時代,“上好學”也是“濱城”百姓關注的重點,新區堅守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持續推進辦學體制機制改革。今年以來,新區加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建成泰達岳陽道小學等6所中小學,新增學位12480個;建成動漫園幼兒園等6所幼兒園,新增學位2130個,建設5所市級和25所區級“高質量幼兒游戲研究實踐”試點園;在已有的26個優質教育集團基礎上,新組建27個教育集團,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實質性增加學位供給。
……
從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到養老、托育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再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新區把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清單轉化為改革發展的責任清單、任務清單,一項項改革成果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錘煉作風
鍛造改革精兵勁旅
“面對面”宣講、“一對一”解讀……連日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活動正在“濱城”如火如荼開展,“濱城”大地處處涌動著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
要成為改革的積極推動者和腳踏實地的實踐者,就必須持續不斷地用黨的創新理論來凝聚人心、鑄就精神支柱,以改革的精神來管理黨和治理黨,同時秉持自我革命的決心,全面而深入地推進黨的紀律建設,確保黨的純潔性和戰斗力。近年來,新區堅持用系統思維、科學方法推進管黨治黨內容全涵蓋、對象全覆蓋、責任全鏈條、制度全貫通,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全面從嚴治黨體系更加健全——
創新實施“黨建引領共同締造·基層黨建六項行動”。開展農村黨建“振興”、城市社區黨建“引領”、機關黨建“示范”、國企黨建“加力”、事業單位黨建“對標”和“兩新”組織黨建“凝聚”行動,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不斷增強。
完善干部考核激勵機制,創新實施“三考合一”改革。新區制定實施《進一步激勵干部擔當奮進的若干措施》,激勵廣大干部創新實干、擔當作為。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創新建立容錯免責機制,健全領導干部能上能下機制,為干部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提供堅實保障。
創新“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機制。在5個開發區成立“兩新”組織黨委,在21個街鎮成立綜合黨委,在16個園區片區、55個商務樓宇建立綜合黨組織,3076個黨組織覆蓋有黨員的“兩新”組織7397個,通過1143個“黨建紅網格”對無黨員企業進行兜底管理;創新實施“黨群連新—騎碼進門”專項行動,在全國率先破解“快遞外賣員騎車進小區難”的基層治理難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體制機制改革。健全紀檢監察專責監督體系,建立開發區監察專員制度,深化國有企業“派駐+監督中心”改革試點,推動各類監督貫通協調,政治生態持續向好。
十年來,濱海新區先后獲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國文明城區、國家衛生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國家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城市等100多塊“金字招牌”,全面深化改革的探索實踐正在“濱城”大地上落地生根、結出碩果、綻放光華。
改革揚帆風正勁,擊鼓催征再出發。
錨定現代化,改革再深化。新征程上,濱海新區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埋頭苦干、奮勇爭先,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濱城”樣板,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而努力奮斗。